一、引言
阀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流休控制设备之一,使用量大、涉及面广、品种复杂,其质量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各个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长久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阀门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和生产加工工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使用成本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介绍阀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我国阀门行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阀门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厂家迅速增加,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阀门产量大幅度增加,阀门市场的成套率、成套水平和成套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仅浙江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儿家,发展到目前的两千多家阀门企业,销售收人达 300 多亿元。特别是在浙江的杭州、宁波、台州、温州,江苏的常州、苏州、盐城,上海,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的兰州,安徽等地,借助地区优势和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投资,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阀门制造生产产业链。生产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阀门行业进行生产、质量、成本等控制,使我国阀门行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我国阀门技术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国阀门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能设计、生产、检测十几大类、3000 多个型号、40000 多个规格的阀门产品。
“十?五”期间,我国阀门行业研制了 24 通旋转阀、固休物料气力输送用阀(旋转加料器、输送换向阀、滑板阀)、新一代高性能单双向密封的三偏心复合圈金属密封蝶阀、高温蝶阀、软硬密封高真空电磁阀和手动耐压阀、GK 型管线球阀、镶嵌耐磨陶瓷密封圈的闸阀、球阀、调节阀。此外还开发生产了高温高压 Y 型波纹管截止阀、低温波纹管氯气阀、亚临界和超临界高温高压截止阀、生物抗菌隔膜阀等。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些产品的研发标志着我国阀门技术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国内阀门技术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国内企业只能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的低端产品,新产品开发也只是在原有产品上作些改进或者直接拷贝国外同类产品。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60 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配套的高温高压阀门、核电阀门、石化行业配套的特殊阀门、高参数高性能安全阀等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阀门企业的研发动力不强,对新产品研发不够重视,阀门研发主要还是依赖于各研究机构。
四、我国阀门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能源项目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给阀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阀门的未来市场将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石油化工、城建等行业。
1、电站的建设大型化。电站由 30 万千瓦以下机组向 60 万千瓦以上机组甚至达 130 万千瓦机组发展,需要大量用于亚临界、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的大口径锻焊结构高温高压减压阀、安全阀等电站阀门,设备的大型化对阀门的材料、结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核电事业逐步增加。核电阀门是核电站中量大面广的水压设备,它连接整个核电站的 300 余个系统,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附。件根据国家制订的“核电 2005~2020 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0 年我国装机容量将达到 5946 万千瓦,新增建设总投资 4500 亿元,需大量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蝶阀、安全阀、主蒸汽隔离阀、球阀、隔膜阀、减压阀和控制阀等。
3、石油开发向内地和海上转移,西气东输的起动、炼油业的发展,输油管线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些管线对阀门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锻钢平板闸阀、双瓣蝶式止回阀、角式节流阀及球阀;海上采油平台的采油、防喷、注水、注气、水下设备等系统需要开发一些耐海水、耐盐雾侵蚀的特种阀门。这些阀门要求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抗风暴等异常外力的能力,并且要求密封可靠、操作灵活、维修方便。
4、城建系统由过去使用的低压铁制闸阀逐步转向环保型的胶板阀、平衡阀、金属密封蝶阀及中线密封蝶阀过渡。
这些大型项目中应用的阀门产品逐渐趋于大型化、高参数化、高性能、自动化,成套比率大幅提高,因而对阀门的开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阀门的发展更加注秉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性能指标。
新合成材料、新合金钢及新工艺为阀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如金属钛,由于钛金属表面能生成一层牢固的钝化膜,在许多强腐蚀介质中显示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聚丙烯、聚碳酯、尼龙等合成材料,已广泛用于制造化工领域中使用的阀门。新型密封材料柔性石墨,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润滑等特性,可广泛用于生产高温高压阀门。
当前阀门企业在分析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大力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增加研发力度,改造制约提高质量的制造装备和试验检测手段.同时兼顾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阀门上的应用,开发出高技术、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五、结束语
我国阀门制造企业应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注重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广泛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不断开拓进取,增强企业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